阅读是成本最低、收获最高的投资,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名家教子: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

名家教子: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


来源:  作者:佚名

  大多数家长,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,求得一纸文凭,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,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。

  林语堂劝女“不必上大学”
  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、学中国文化,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,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,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。正因为如此,当 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,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,他说:“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,有了这一点,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。”这是 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,作为大学者的他,清楚地知道,真正的学问,不是由一纸学历来证明的,而要有真才实学,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,不如用 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。
  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,没有考大学,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,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,以后还担任过《读者文摘》的总编辑,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,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
  鲁迅不轻易否定孩子
  关于鲁迅先生和海婴还有这么一个。
  有一回,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,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,吃饭的时候,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,然后开始吃,吃了一个后 就说:“不新鲜,不好吃。”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,感觉很新鲜,于是就批评海婴,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,海婴吃了这个以后,依然说不新鲜,许广平就生气了, 更严厉地斥责海婴。
  见此情形,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,发现果然不新鲜。原来,这碗鱼丸中,有一部分是新鲜的,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,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,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。鲁迅先生于是说:“他说不新鲜,一定也有他的道理,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。”
  许广平事后感慨地说:“周先生的做人,真是我们学不了的。哪怕一点点小事。”

  杨荫杭的“无为而治”
  作家杨绛出身于书香世家,她的父亲杨荫杭早年曾做过教师。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,杨荫杭也望女成凤,希望杨绛将来能学有所成,但他并不像大多数父亲那样天天督促杨绛学习,而是采用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方法。
  杨绛小时候,学习成绩并不突出,但杨荫杭从来没责备过她。上高中的时候,她还弄不懂平仄声,她自己很着急,但杨荫杭却安慰她说:“不必急,到时候自然就懂了。”
  有一天晚上,杨荫杭考问杨绛,让她回答几个字的读音,杨绛答对的,他就很高兴,没答对的,他也不责备。
  杨绛考上东吴大学一年后,涉及到分科问题,她拿不准主意,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科,就问父亲,杨荫杭说:“什么该不该?喜欢什么就学什么,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在,就是自己最相宜的。”于是,杨绛便认真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,选择了文科,后来终成一代文学大家。

  以上三位大家在教育子女方面至少给我们以下启迪:林语堂的务实,从小培养孩子不看重虚名,脚踏实地做学问;鲁迅的认真,即使是孩子说的话,也要给予重 视,调查之后才下结论;杨荫杭的无为而治,尊重孩子的性情,不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孩子,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健康地成长。
  从林语堂、鲁迅到杨荫杭,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“另类”做法,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。
 


·上一篇文章:2017年高考状元大数据:什么样的家庭盛产学霸?
·下一篇文章:古代名人廉政家训(反腐倡廉名人)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www.z5ki2.com/news/xdjtjiaoyu/2081316035DBAE35DI5FBD0BE4453E.htm




友站链接

友站链接

友站链接